重庆园

重庆园

重庆园

更新日期: 2014年3月15日 上午8:00

重庆别名山城、雾都,是一座具有三千年巴渝文明底蕴的历史名城,也是西部地区傲人崛起的最年轻的直辖市,在联合国大厅悬挂的世界地图上,仅仅标出了中国四个城市的名字,其中一个就是重庆。“听巴山夜雨,品天下园林”,本次园博会重庆园展示了典型的巴渝园林风格的自然山水,在布局上采用了前院后园的形式,前院的核心景观知春院以及后园的巴山屋都是依托美国西雅图的“西华园”而建,着重展示了巴渝园林以及山地居民的特色。不管您是否到过重庆,都让您在这一园之中,欣赏到最地道的巴渝园林美景与文化精髓。

重庆作为第八届国际园林博览会的主办方,以“人人重庆、处处园林”为主题,展现了一个“园中隐院,院融景园”的巴渝园林。而在本次园博会中,重庆园以“前院后园”的格局,向我们展示了巴渝园林的特点,也就是与自然山水结合,与自然山水协调,突出自然山水之美。

【知春院】

伴着潺潺的流水声,请您随我一同踏入“前院”——知春院,这是一个典型的巴渝园林风格的院落。与苏州园林“人为的雕琢自然”不同,巴渝园林更注重于依托自然,融于自然。重庆园选址于展园区的最高处,比四周地势高约3.5米。这样的选址更突出了山城重庆的地域特色。事实上,在距离我们这个原值10000公里以外的美国西雅图也有一个知春院,它是西花园的前院,西花园是中国境外的首个巴渝园林,园中的一山一石一花一草都取自重庆。这座园子拉近了重庆与西雅图这两座姐妹城市的距离,也是一条连接中美的纽带。在大家右手边的盆景展示台上集中展示了渝派盆景。渝派盆景以苍劲雅致、浑然天成为特色,在全国已自成一派。在转角的地方栽植着黑松、对节白蜡等,这些都是典型的桩景植物,也称为树桩盆景。

【流香榭】

盆景之美,美在别具一格的特色与风骨,这同样也是巴渝建筑的特点。大家面前看到的这座歇山水榭建筑——流香榭,屋顶的前后左右各有一个坡面,这也是建筑学上多说的歇山顶,它奠定了建筑的恢弘气质,同时屋顶四角轻盈翘起,又增添了玲珑与秀巧之气。“站在榭中,近可观田田莲叶池底游鱼,远可望巴渝吊脚巍峨青山。”

【巴山屋】

巴山屋是以重庆民居吊脚楼为蓝本而建的,吊脚楼是中国西南地区最古老的建筑,由于重庆山多,土地紧张,这些古老的“房子”大多是依山就势而建,一半悬在空中,一半固定在山岩上。之所以建成这样是有一个典故的。因为重庆一带湿气较重,人人常常受到毒蛇、蜈蚣的威胁。后来一个老人想到办法:他让小伙子们利用现成的大树作架子,捆上木材,再铺上野竹树条,再在顶上搭架子盖上顶蓬,修起了大大小小的空中住房,吃饭睡觉都在上面,从此再也不怕毒蛇猛兽的袭击了,这种房子就发展成现在的吊脚楼。重庆园中的吊脚楼巴山屋建造在全国的至高点上,在平地上用木柱撑起分上下两层,上层通风、干燥、防潮、是居室;下层是猪牛栏圈或用来堆放杂物。

中间为堂屋,左右两边称为饶间,作居住、做饭之用。饶间以中柱为界分为两半,前面做火炕,后面做卧室。由于有窗,所以明亮,光线充足通风也好,家人多在此做手工活和休息,也是接待客人的地方。厢房除了一边看在实地上和正房相连,其余三边都是悬空的,仅靠柱子支撑。吊脚楼有很多好处,既通风干燥,又能防毒蛇、野兽,楼板下还可以堆放杂物。反映了世世代代的巴蜀人民依山靠水,借山用水的勤劳与智慧,在这里不仅可以俯瞰重庆园的全景,更可以远眺园博轴线的景观。

【松梅亭】

绕过了巴山屋,沿着莲池继续行走,看到的是松梅亭,松梅亭是由它周围所种植的雪松以及红梅而得名,是一座具有重庆建筑特色的攒尖四角亭。

   走过了松梅亭,重庆园的山水建筑已全部展现在了各位贵宾眼前,“园博景醉八方客,山城情留四海宾”,希望这样一座集自然山水营造、吊脚建筑、树桩盆景为一体的重庆园,会让您对巴渝园林有所了解,愿您的生活如这园中的山水般自然轻松、惬意幸福。



发布时间: 2014-03-15 08: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