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园 |
江南好,风景旧曾谙。
本届园博会的江苏园又名“忆江南”,是目前我国最大的江南园林展园。集中展示了世界文化遗产中南京瞻园中的一览阁,江苏留园中的揖峰轩等景点名园的各种造园要素和典型景观,以展示咫尺之内再造乾坤的园林特色。展园布局以山池为中心,南面赏荷观石品画,东侧观鱼听曲品茗,环以山石楼阁,贯以长廊小桥,明洁清幽,并将江南文化:琴,棋,书,画浓缩于景中,给展园注入了文化灵魂,完美展现了一个诗情画意的江苏园。
【入口】
来到入口小院,正对着我们,体态多姿的假山石就是江苏太湖特产——太湖石,太湖石是中国式造园的一大特色。外部整体再现大自然的峰峦峭壁,内部还可以形成虚空的沟涧洞壑。造型独特,小可用到盆景塑造,大到堆砌成山,它本身体态秀美婀娜又可自成风景。它又名窟窿石、假山石,一块能被用于园林造景的太湖石,应具有“瘦、皱、漏、透、秀”五个特点。
在假山前,这个由五只蝙蝠围绕铜钱的圆形地面铺装,被称为“五福临门”,五只蝙蝠指长寿、富裕、健康、好善、名誉。在南方,通常又简称为福、禄、寿、喜、财。蝙蝠与铜钱在一起的图案寓意“福在眼前”。
【门房】
进入门房,我们在前厅看到的是一面雕花景壁墙,景壁墙上刻画的是江苏园整个园林的风貌,上方悬挂“吴地胜壤”的牌匾,展现了江南园林的文化特色。江苏地区的门房前厅是主人亲自接待远道而来宾客的场所,而后厅就是与宾客聊天、喝茶的地方。
我们从门房的左侧来到园中,大家可以看到的是太湖石堆砌而成的假山。建造假山最高境界是能达到可观可游、宛若天成。假山的配置要有主从之分,才不会显得杂乱无章,利用高低错落的山峰形成有岭、有峦、有岩、有壁、有谷、有涧、有台、有洞及有蹬道的布局,这样才能使得假山虽不高耸却气势逼人,虽不深远却能迂回辗转。假山的制作手法常见有塑山和掇山两种。塑山用石头作为骨架,外表再以石灰泥雕塑而成,而掇山以大量天然山石堆栈而成假山。由于江南一带盛产奇石,所以苏州园林的假山很多采用掇山手法,且发展出严谨的技法与要诀。我们眼前的这座假山取材于江苏省,用太湖石堆叠而成。假山去掉了石头笨重无峰峦的糟粕,又吸取石头造型多变的精髓,外观显得比较细琐,不过却充满拙趣。、
而假山立于此处,让我们不能直接一览全园,对景观心存期待,其实这是园林造景手法——障景的一种应用。苏州园林先藏后露,欲扬先抑的造园手法让世界沿用至今。障景主要是利用空间的紧缩及阴暗,或者运用各种元素来遮挡前景,造成欲扬先抑及欲露先藏的效果。随着动线的引导,让游人产生柳暗花明的强烈感受,这种手法常用在住宅或园林的入口或各分区入口。
此外,苏州园林不似皇家园林宏大、堂皇、浓丽,却以小巧、精致、淡雅、写意见长。它秉承江南婉曲文化的特点,秀婉轻柔、宅院合一,可赏、可游、可居。园林属于私有宅地的附属空间是苏州园林的一大特性,因此江南的园林就更具有私密性,假山叠放在园林的入口还可以起到保护隐私的作用。
【藕香堂】
我们继续前行来到的是藕香堂,藕香堂内设有苏式传统家具,苏式家具吸取了明清家具两个时代的精华,光纹饰雕刻手法有龙纹、凤纹、牡丹纹等七十余种,更不要说浮雕、透雕、镂雕等十多种雕刻手法,尺寸稍有偏差,都可能“破相”或称为“败笔”。因此,我们可以说苏式家具的风格特色蕴涵着一种高度智慧的文人意匠和品位高尚的文人气质。
走过前堂,我们来到赏藕赏荷的平台,从这里望去,眼前的景色层层递进,一片优美的景色尽收眼底,左右两侧的竹石轩、西爽楼、清风明月亭、舒啸亭,分别构成了我们眼前的近景、中景和远景。细心的游客可以发现园中景观的设置没有一个标准的规矩。这也是苏州园林的一大特色——强调自由的配置以创造奇巧的景致,虽是人工的产物,却意图要把大自然的野趣呈现在游人的眼前,以“宛若天成”为最高境界。所以展园内各个区域的轴线或向东或向西,或向北或向南,在园中畅游其中却有处处惊喜的乐趣。
【竹石轩和竹林小院】
现在请大家与我一起进去游廊。我们现在所处的位置是竹石轩和石林小院。这也是我们琴奇书画之一的第一个“奇”字——竹石轩,是赏奇峰的展区。这里有一个典故,宋四书家之一的米芾,他个性怪异,举止疯癫,遇到奇石就“称兄道弟”,顶礼膜拜,被人称为“米颠”。据说在他上任的那天,在府门口见到一块奇石,欣喜若狂,随即叫人拿来官服,穿戴整齐对奇石叩拜,并称它为“石丈”。在这里我们就可以看到形似山峰的奇石,每一块石头在不同人心里都会被赋予不同的生命和情感,现在就请大家和我们一起来观赏小院中的奇峰石。
【藕香深处】
继续前行则来到了藕香深处,藕香深处前面有水景,水榭屋顶为卷棚歇山顶,四角飞翘,一半建在岸上,一半伸向水面,临水而建,四面通风,清幽典雅,古色古香,夏天这里是展园中乘凉避暑的好地方,在小榭观池中碧波荡漾,波光潋滟,锦鳞戏水,怡然遨游会非常惬意。
江苏展园由多个景区组成,就像写文章一样,虽有许多段落却各具有起承转合之效,若每个景区都是重点时,反而令人视觉疲乏,所以景区要有主从之分。而这里的藕香深处就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不仅仅是景观的转折,同时也是赏石区和书画展示区的分割点。
【静妙堂】
观赏着湖边美景,顺着游廊我们进入了江苏园的金陵园林展示区。金陵园林主要借鉴了南京瞻园的成功范例,地面采用了花街铺地的手法,自成一景,冰纹梅花图案展示了南京爱梅、恋梅之风。静妙堂内是展园的琴、奇、书、画中的“书画”展,静妙堂采用私家园林的一种厅堂形式——鸳鸯厅:室内分隔为空间相等的南北两部分,南面宜冬,北面宜夏,北面四面透风、两面通透的花墙,当清风拂过,园中花草清香涌进厅堂,使得评书赏画更加悠然自得。
【花篮厅】
顺着游廊,我们会进入到一间里屋,这里便是花篮厅。花篮厅是古建厅堂的一种,特点是前步柱或前后步柱不落地,悬在上空,柱下端雕刻成花篮形,既扩大了室内空间,显得高敞,还有很美的装饰效果。这里也是展园的第二个“奇”,是用于展示奇石、云锦、盆景精品的。“石头本无情,此处却有情”,不光是石头,这里的云锦,盆景在经过设计师和玩石人的渲染后都富有了生命力。
【岁寒亭】
走出花篮厅,我们便会看到岁寒亭,它是瞻园西假山上有一方亭,系瞻园最大且最精巧之亭,亭前遍植松、竹、梅,故名岁寒亭,亦称三友亭。此为明清“十八景”之一,据说当年朱元璋和徐达最喜欢在此棋局对弈。
【一览阁】
继续向前来到一览阁,这里就是我们琴、奇、书、画的“琴”了。这里不仅可以听琴,而且一览阁的地势相对较高,可以不把金陵园林展区的美景一览无余,大家在厅中小憩观景、听琴、品茗可以悠然自得的感受江南惬意悠闲的生活。
【观鱼】
如果在一览阁听琴品茗,您还意犹未尽的话,接下来我们去观赏一下池中戏耍的鱼群,这里以船舫为造型,为幽静的园林加入了动感,盘活了整个水景。
【舒啸亭】
从观鱼处出来,不远处的小亭,就是园中最高的建筑——舒啸亭。沿石路前行,水边嶙峋的黄石与太湖石,看似摆放随意,奇石非常讲究,不仅高低错落,凹凸有致,还富有层次及变化。相传是唐代诗人白居易任苏州刺史是,首次发现了太湖石的美,并用于装点园池,自此太湖石作为装点庭院的小品风行后世。
一路走来,我们现在已经走到了苏州园林展示区和金陵园林展示区的分界线了,也就是舒啸亭。舒啸亭以苏州的沧浪亭为原型,在这里南京园林风景和金陵园林风景尽收眼底,让我们体会江苏园“花红如火,水绿如蓝”的秀美,而且通过园林借景的手法更让远处古色古香的永定塔融入到江苏园展中,成为展园必不可少的又一景观。舒啸亭下,水面骤窄,一步桥横跨水面。这里是全园水域最狭窄的地方,营造出了水面开合的效果,大分小聚,有放有收,使静态的水池有了动态的感觉,虽为人工筑池却依旧有天然之趣。
【清风明月亭】
清风明月亭是呈扇形的小亭,在这里移步移景,别有一番情趣。
江苏园的清风明月亭形似留园中的扇亭,留园中的扇亭在明代时,扇亭的遗址上曾建有铜亭徐达的第十一世孙徐咏,邀请其表兄陈木南来家中雪夜赏梅。他们一边饮酒,一边赏梅。陈木南只觉得越坐越暖,不觉连脱两件外衣,并诧异的问道:“尊府与外面不同,为何如此缓和?”徐九公子答道:”四哥,你不见亭子外面一丈之内雪达不到?这亭子是先国公在世时造的,全是白铜铸成,内中烧了炭火,所以这般温暖。”这种利用建筑构件作取暖器的方法,在我国园林建筑中尚属罕见。
【西爽楼】
前面的小路是由黄石铺砌而成的,踩着石路穿山水而过,让我们感受江南的“小桥、流水、人家”。这里就到了西爽楼了,西爽楼高两层,单檐歇山顶,其屋顶的造型与众不同,前边的屋檐是一个完整的内屋檐,楼后的屋檐几乎是看不到的。
西爽楼的首层是用于展示书法碑刻,苏州历代人文荟萃,书画名家辈出,书丹刻石高手众多,加之城区青石资源丰富,质地精良,为碑刻的产生提供了优越的条件。苏州的碑刻从形式上分有碑、帖、经幢、摩崖等,以数量多,内容广,书画美,镌刻精,均负盛名,现存碑刻实物近3000通,目前所知世界上碑文最长的《韩蕲王神碑道》也是苏州的。
好了,现在就请大家去领略一下苏州书法碑刻的精湛吧。
【笠亭】
到这里我们不再环水而游了,感受了水乡的美,我们现在就去游览一下江南小院的别样。(长廊里)游览了大部分的展园,细心的大家是不是已经发现,整个展园的窗户即使是在同一个建筑上或者同一面墙上也没有重样的呢;而且不只是窗户,在我们移景换位的地方,大到接水小桥,小到地面铺装,也是不一样的,这就是江南园林力求精致细腻,咫尺之内再造乾坤的特色。从这个花瓶样的门洞进入就来到江南小院,一个笠亭坐落在院中,笠亭形状好似渔翁戴的蓑帽所以称作笠亭。
笠亭和周围的绿树红花相映衬,组成了一个特色分明的小空间,木香闲逸,可避风遮雨。在旁边的小院里,有古色古香的画斋和书斋,院内贴墙而建的小亭是冷泉亭,与假山和花木组成了一幅淡雅的山水画。从小院的左侧门洞进入,是小院的最后一站琴室,琴室是仿古设计,空间开敞,院落中有一个小亭用来弹琴,院内的花草春意盎然,打造闲静的氛围。江南小院虽然没了水的元素,可是也别具一格,布置的错落有致,而且无处不显其文人气息。
Different from the strong and bright colors in Beijing imperial garden, the constructions in the Jiangnan Garden are mainly white and grey, which is typical of southern China.In the garden scenes, there is a beautiful disorder. One admires the art with which this irregularity is carried out. Everything is in good taste, and so well arranged. That is the way Suzhou gardens are designed. The paths paved by gravel in the garden are patterned by geometric figures. This is a character of Jiangnan garden.